春秋时期,鲁国出现了一股强大的势力,被称为“三恒”。“恒”意为“常”,指长期执掌政权。三恒分别是季孙氏、叔孙氏和孟孙氏,他们都是鲁国公室的后裔。
季孙氏是三恒之首,其始祖是鲁桓公的弟弟季友。季孙氏世代掌管鲁国的军事,拥有强大的兵权。春秋中期,季孙氏的当家季孙行父辅佐鲁庄公,击败了齐国,使鲁国成为霸主。
叔孙氏的始祖是鲁桓公的弟弟叔牙。叔孙氏世代掌管鲁国的祭祀和外交事务。春秋中期,叔孙氏的当家叔孙豹辅佐鲁僖公,与晋国结盟,对抗楚国。
孟孙氏的始祖是鲁桓公的弟弟孟文伯。孟孙氏世代掌管鲁国的刑狱和赋税。春秋中期,孟孙氏的当家孟孙氏辅佐鲁文公,改革内政,加强了鲁国的国力。
春秋后期,三恒的势力不断扩大,逐渐架空了鲁国公室的权力。他们把持朝政,任人唯亲,贪赃枉法,引起了鲁国人民的强烈不满。
公元前562年,三恒之间的矛盾激化,爆发了“三桓之乱”。季孙氏联合叔孙氏,攻打孟孙氏。孟孙氏战败,逃亡到齐国。鲁国公室趁机收回了部分权力。
三桓之乱后,三恒的势力有所削弱。鲁国公室逐渐恢复了权威。公元前481年,鲁哀公在晋国的支持下,联合季孙氏,击败了叔孙氏和孟孙氏。三恒从此衰落,鲁国公室重新掌握了政权。
三恒的专权对鲁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它破坏了鲁国的秩序,导致了社会动荡。同时,三恒的贪腐和无能也加速了鲁国的衰落。三恒之乱的教训,也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