恒生指数(恒指)是衡量香港股市表现的关键指标,自1969年成立以来,一直备受市场投资者和分析师的关注。2023年4月15日,恒指迎来了一次震荡波动,引起了市场广泛讨论。将详细阐述当日的恒指走势,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未来影响。
4月15日上午9点开盘,恒指暴跌超400点,最低跌至19,750点,引发市场恐慌。在经历短暂下挫后,恒指迅速反弹,并于10点左右收复失地,重新站上20,000点整数关口。
下午开盘后,恒指进入窄幅震荡区间,在20,000点附近徘徊。随着午后获利回吐压力的加强,恒指再次下行,并于14点30分左右跌至当日低点19,665点。
临近收盘,恒指受到部分抄底资金的逢低买盘支撑,小幅收涨0.17%,收于19,899点。虽然未能收复上午开盘时的跌幅,但仍收复了部分失地。
当日恒指成交量高达923亿港元,较前一个交易日大幅增加。波动率也明显上升,最大振幅超过400点。这表明市场情绪不安,多空双方交战激烈。
4月15日,美联储公布了3月份的会议纪要,内容显示美联储官员普遍认为需要进一步加息以遏制通胀。这令 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,并对股市造成利空打击。
当天,恒指主要权重股阿里巴巴(09988.HK)、腾讯控股(00700.HK)、美团(03690.HK)等科技股集体走弱,成为恒指下跌的主要拖累因素。这与近期全球主要科技股的回调趋势相一致。
恒指4月15日的震荡走势反映了市场对全球经济和公司盈利前景的不确定性。虽然短期的波动难以预测,但长期来看,以下因素可能会影响恒指未来的表现: